潘德成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如何完成无法完成的任务

发布于2021-09-18 18:16:44

作为一个职场人,你应该对早年谷歌的奇葩面试题有所耳闻。例如一辆公交车里能装下多少个乒乓球?一个正常成年人有多少根头发?芝加哥有多少钢琴师?这些看似无解的问题都有一个相同的解题思路。

回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到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分解问题的思考方法是由科学家费米提出来的。逻辑树分析方法是把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然后像树枝那样逐步展开。一步步把子问题解决了,看似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清楚了解题思路,我们就可以灵活运用,解答此类问题了。我们先来估算一下深圳有多少辆特斯拉汽车。这类数据一般很难在公开渠道中查询到精确数字,我们可以借用上面的思路来估算一下。

我们可以把特斯拉的数量拆解为两个要素:特斯拉数量=深圳市汽车保有量 * 特斯拉占比。这时,问题就变成了:

  1. 深圳市汽车数量是多少?这个在网上可以查到,2020年1月份数据显示深圳汽车保有量达到350万辆。
  2. 特斯拉占比多少?有很多办法来估算,只要说出一种,表达自己的思路就好。比如,在小商场停车场进行采样估算,假如经过统计得出100辆车中,有5辆是特斯拉。那么特斯拉占比是5%。
  3. 由此可以得出,深圳市特斯拉汽车的数量是深圳市汽车保有量(350万) * 特斯拉占比(5%)=17.5万辆。

因为所统计的样本数量较少,这个估算的结果肯定不够精确,不过距离真实数据也不会太离谱。这样的数据完全用于决策参考。

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如果遇到“这次营销活动可以带来多少业绩?”这样的问题时,就不要说没有参考数据,我怎么可能知道答案。掌握了这量化思维的关键,某种程度上我们就解锁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化解生活或工作中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

我们再看看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计划把人类送到火星去生活这事。在大多数人眼中,移民火星无论怎么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实现。马斯克可不是一般人,他经过一些列的任务拆解,让我们看到了计划的可行性。

把人类送往火星,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大规模火星移民还是做不到,问题就是太贵。以现有的技术条件,把一个人类送往火星成本高达100亿美元!要想实现目标,必须把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成本从100亿美金,到20万美金。这意味着,要把从火星到地球的运输成本,以吨为单位,降低5万倍!

马斯克把这个问题分成了四个步骤来解决:

第一,火箭必须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马斯克2002年成立了SpaceX公司,2015年底就实现了火箭发射以后的再回收。

第二,改进火箭发射流程,在太空轨道上,对飞船进行补给。飞船如果直接载满整个太空航行所需要的燃料,再发射,火箭就会非常的沉重,成本很高昂。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原理,先用火箭推进器把飞船送到太空轨道,这时候不用装那么多燃料,只要足够把火箭送上太空就行。然后推进器迅速返回发射台,装上燃料箱,再飞到轨道,把燃料补给飞船。完成这一过程之后,推进器返回地球,而飞船则将前往火星。采用这种方式,前往火星的成本减少了500倍。

第三,在火星上制造燃料,让飞船能够从火星返回地球,这样返程的燃料就不用从地球上带了。这同样还是为了解决燃料负重的问题,又降低了好多倍发射成本。

第四,使用正确的燃料。埃隆·马斯克对比了可能的几个选项,比如煤油、氢氧气等等。但他最后认为甲烷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甲烷在火星上制造起来相当容易。

经过上面的分析,埃隆·马斯克就把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技术难题和资本难题,拆解成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他还给自己拉了一张时间表,在本世纪20年代的后半段,将人类送上火星。这里面还有一个变量没有算在内,就是在未来十几年内,人类技术的进步。很多现在看起来无解的问题,那个时候也许就有解决方案了。

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其实很简单。不是他的学历有多高,本事有多大。而是遇到一个大难题,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有畏难情绪和抱怨情绪,是不管这个难题有多大,第一反应要分解问题,把大难题变成小难题,或者是马上就可以做的动作。

看了上面的案例,你是不是感觉有很多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经过细分、拆解之后其实都是可以完成的呢?马斯克都去殖民火星了,我们就不要为眼前的一些小困难找借口了。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