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成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如何做到信息的有效传递?

发布于2018-12-06 12:00:25

有着“信息论之父”称号的香农,曾对信息下了个非常聪明的定义:信息量不取决于信息的长度,而取决于减少了多少不确定性。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一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之后,总是会薄很多。相比英文来说中文的信息量较大,随便找一个英文句子,把其中的元音字母拿掉,你会发现读懂它问题不大,这元音字母就是信号冗余。按照香农的估计,英文中75%的字符都是多余的。我们的先人用的文言文,信息量更大,连标点符号这种冗余都是多余的。

但是相比中文来说,英文在传播上更有优势,更精准,中文意会的东西太多,更模糊,更难学。所以在传播效率上来说,信息量大的信息反而不利于传播,冗余的信息更容易被人接收。

一条信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来看,确实是精准传达了 。但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看,往往没有接收到。所以,在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传播,往往要给信息增加大量的冗余信息,辅助信息的传播。例如我们经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是通过增加信息的冗余来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

拿写作来说,网络上绝大多数10万+的文章,都可以精简到200字以内,有的文章一句话就可以把道理讲明白,而且丝毫不会改变作者的本意。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200字变成2000字呢?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增加了大量的信号冗余,才会让知识的接收效率变得更高。

目前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形式,从信息的冗余程度从低到高来划分的话,分为文字、信息图、音频、视频和直播五种模式。我们从信息制作成本、信息传播效率和信息接收成本三个方面来看一下这五种信息传播模式的表现。

因为互联网直播软件的成熟,使得直播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现在做直播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几乎人人都可以做视频直播。

如果我们想要做知识领域的项目,该如何选择知识的传播形式呢?我认为要根据知识的类别不同,选择不同的传播形式。我这里暂且把知识划分成实用性知识和理论理论知识两种类别。像“如何包水饺”,“篮球的背身单打技巧”等都属于实用性知识,这样的知识最好的传播形式就是视频,其他几种方式都不适合(不包含现场培训)。偏理论知识可以选择的传播方式就比较多,以上五种方式都可以。我自己比较倾向于信息图+音频这两种方式来做知识的传播,这两种方式传播效率适中,同时兼顾了制作成本和信息接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