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小而美的公司好不好?
每个创业者都想把公司做成像Google、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巨无霸公司,不过有时候受限于市场规模等因素,公司是注定做不大的,最好的结果是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公司的规模完全取决于市场规模,在一个通用型的大众市场里面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纯粹是自找死路。
我所理解的小而美公司是这样的:他们在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他们不盲目求大,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完善产业价值链,是自己细分市场的领路者;他们没想过上市,因为他们盈利状况非常好,员工、老板、投资人都分享收益;他们的员工人数不多,但都是精兵强将,工作效率很高,且业务规模并不小;他们不断提升和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极其注重用户体验,认真对待用户的每一个反馈。
日本有一家小作坊名叫小林研业,他们只有5名员工,工作地点是一间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败的民宅。你敢相信吗?正是这样的小作坊接到了苹果公司的订单:抛光 iPod 的镜面背板。要知道这笔订单的要求极为严苛:质检员会在指定的荧光灯下检查,如果里面反射的荧光灯线有一条歪的,就算是残次品。并且,10件产品内有三件不合格,就全部退回。
负责人小林一夫自信的说:“如果我们的抛光技人做不到,那全世界就没人能做到了。”最后,小林研业在两个月的约定时间内提前一周完成订单,即便是返品,也在重新打磨后全部验收合格。四年间,小林研业共抛光了 250万个 iPod 镜面背板。最快的时候,包含小林一夫在内的5个人每个月能生产 3~4万个背板。
马云有个理论:大象是踩不死蚂蚁的。说的也是如果你选择的一个细分市场,要小的足以守得住,在这个市场上你就是老大,你就能做成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当你还是一直小鱼的时候,你跑到大海里面去,被吃掉的可能性要比你在小池塘里面要大得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有前提条件的。
小而美的公司有时候并不小,也具备做大的基础,前提是市场规模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大。从功能上看Twitter只不过是Facebook上面的状态栏;Instagram只相当于微信朋友圈的功能;Dropbox只做不同设备间的文件同步;就连Google只不过是当年Yahoo的一个搜索框而已。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不怕小,就怕不是市场和用户需要的。
不管是小而美还是大而美的公司,要想“美”就必须成为自己领域内的头部玩家,否则不会“美”到哪里去。
本文作者:潘德成
发布时间:2018-11-20 09:58:10
本文链接:https://www.pandecheng.com/articles/201811/97.html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想和作者深入探讨一下,请添加作者个人微信,添加请备注“博客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