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成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创业公司应该加班吗?

发布于2018-11-19 11:32:17

发现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在复盘创业项目失败原因的时候,都希望团队当初不要加班太多。这一点和绝大多数创业者的认知都不同,他们还是认为不玩命加班就不是一个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晚上不加班都是不正确的。

对于加班这件事来说,我是不反对的。首先要说的是加班绝对不是坏事,创业者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加班,作家为了自己钟爱的写作加班,其实是把时间花到了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不过,他们的加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瞎忙。

今年8月,在硅谷风险投资公司 Basis Set Ventures 的组织下,一些硅谷 VC 来华访问,想要搞明白中国是如何迅速成长为一个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科技大国的。当他们听说中国创业者都是 996(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6天)工作制之后,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不禁问到:“如此累人的工作制有意义吗?”对比中国创业公司,硅谷的公司都太懒了。其中一位VC说:“我不太担心自己投资的公司工作不如中国公司努力,我更担心的是它们缺乏创新和效率。”

缺乏创新和效率,说的太好了,如果加班只是做一些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在瞎忙。易到创始人周航在回顾创业历程时说:“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面前勤奋根本不重要,创业者要区分盲目勤奋和勤奋。没有足够勤奋的思考找不出正确的事情,但不要在体力上故作勤奋,很大的工作强度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说创业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得需要不停地工作,加班,加班,再加班。当初创业的时候,每天半夜两三点发现一些同事还在线上,一个邮件发出去,他们迅速回过来,就很得意;周末到公司发现一看那么多人在加班,就特别高兴。这种心理在所有创业者里面非常普遍。回过头来看,这个心理有很大的问题。过去的创业者都被成功学笼罩了,寻找捷径、快速成功。成功就快乐,不成功就痛苦。

李善友说如果让他重新来做,他一定会要求下属不要加班太多。因为创业的过程不是一鼓作气就能完成的,很多创业者最后都会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身心出现问题。创业者应该学会从容,同一时间不要做太多的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少量事情。有时间去休息,效率也才会更高。

加班不是目的,高效能工作才是。绝多数创业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太低了,只想着靠加班堆时间来提高产能,从没想过如何提高单位时间的产能,让工作更高效。我们的创业公司从管理风格来说是属于“家长制”,都是自上而下,结果导向的,公司里聪明的下属很少有自由创新空间,这一点与硅谷很不一样。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扎克伯格曾亲自制作PPT给员工讲解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我们的创业者又做了哪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举措呢?

很多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领导到了下班时间不走,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甚至有的团队采用轮流加班的办法来应对领导的监督,这样的加班纯粹是做个领导看的,一点价值没有,还极大的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公司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百害而无一益。

提高工作效率还应从管理体系上着手。绝多数创业公司的管理没有章法,更谈不上体系,完全凭老板的个人感觉在管理公司。在这样的公司中,员工根本不清楚公司的目标是什么,接下来要干啥,感觉有劲没处使,对于工作大多只能疲于应付,被迫加班。

创业公司不加班也是不现实的,不过一定要注意员工的压力管理。作为脑力劳动者,我是不相信一个人7*16的工作方式下,还能保持高效的精力去决策和思考。加班制度也应尽量人性化,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精力旺盛的周期也是不同的,有的人适合熬夜,而有的人则适合早起工作。

创业是快乐的,加班也应该是快乐的,让加班成为结果,而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