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写作方式升级
拍摄于深圳图书馆 2014年1月
读书要做笔记,这事上学时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们了,只是写读书笔记这事太辛苦,能坚持的人太少了。我自己从毕业到现在读了大概300多本书,写了读书笔记的只有不到70本,占比只有23%。现在趁着休假,好好把书架整理一下,重读一些经典书,写点读书笔记。
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只读书不做笔记还是比那些什么书也不读的人好太多。为什么读书要做笔记呢?靠潜意识和被动接受能达到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地咀嚼和自主加工后,书上的信息才会真正变成属于我们的知识。
读书笔记的写法一般分为摘录式、评注式和心得式三种写法,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难度。如果从写作方法上来划分,我过往写的读书笔记绝大多数应该都应该归属为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
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写法,还是停留在消化书籍本身的阶段,并没有内化进自己的知识框架内,应用难度还是很大。所以,我的读书笔记写作方法需要升级,后面将减少摘要式读书笔记写作,多用评注式和心得式两类写法来写。另外再结合《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读书方法,增加书籍信息基本标签和4个基本问题。
基本信息标签:
- 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页数、作者简介、阅读日期)
- 价值(总体评分,1-10)——是否推荐的参考指标
这四个基本问题是: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全部有道理,部分有道理,请举例)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会在下一篇读书笔记中尝试升级之后的写法,先看看效果再做优化。
本文作者:潘德成
发布时间:2018-11-16 07:45:05
本文链接:https://www.pandecheng.com/articles/201811/93.html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想和作者深入探讨一下,请添加作者个人微信,添加请备注“博客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