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成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个人成长的典范曾国藩

发布于2018-11-15 10:11:46


湖南湘乡曾国藩故居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升级迭代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行业从业者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不至于被市场淘汰。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今天的知识和经验到了明天可能毫无用处,大家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焦虑,个人成长类的话题也因此变得火热起来。

网上很多知识付费课程都在教授我们如何成长,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其实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陋习实在难以改正,购买课程只是为了缓解一下焦虑感而已,坚持学完课程的人数占比并不大。其实这样的现象也证实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那些顶尖的1%人群,要想成为这1%的人群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99%的人都做不到。

曾国藩绝对算得上个人成长类的典范,他对于后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严以律己,真诚地自我完善,可以成为一代圣贤。曾国藩资质一般,到三十岁才开始觉悟,立下“学作圣人”之志。

关于曾国藩资质一般,有一则轶事可以说明。说是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这个时候,一个小偷来了,藏在在屋檐下,心想着等人睡觉之后再进去偷。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出来大声说:“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小偷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曾国藩三十年这一年,他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办法是“日课”。他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吃喝拉撒睡,都进行自我监督。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监督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他每天都要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甄别出来,记载下来,深刻反省。

一个人想一下子改个久已养成的生活习惯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曾国藩为人交游广阔,又十分享受社交生活,因此虽然立下志向,也难免有因为交游影响学习的事发生。比如当年十月十七日,曾国藩早起读完《易经》,出门拜客,又到杜兰溪家参加了他儿子的婚礼。参加完婚礼后,下午本想回家用功,但想到今天是朋友何子敬的生日,于是又顺便到何家庆生,饭后又在何子敬的热情挽留下听了昆曲,到了“初更时分”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中。当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对自己下午没能回家用功而是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进行如下反省:何子敬的生日其实可以不去,但还是去了。这就说明自己立志不坚,行动不能斩钉截铁。“明知(何子敬生日)尽可不去,而心一散漫,便有世俗周旋的意思,又有姑且随流的意思。总是立志不坚,不能斩断葛根,截然由义,故一引便放逸了”,决心“戒之”。

及至十一月初九日,他上午到陈岱云处给陈母拜寿。饭后本打算回家学习,结果在朋友的劝说下一起到何子贞家去玩,在那里和人下了一局围棋,接着又旁观了一局。在看别人下棋时,他内心进行着激烈的“天人交战”。一方面是想放纵自己一次,痛痛快快玩一天算了,另一方面却是不断想起自己对自己许下的种种诺言。终于,一盘观战未了,他战胜了自己,“急抽身回家,仍读兑卦”。

自律就是最大的自由,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狠不下心的时候想想曾国藩吧。不过,曾国藩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让他成为一个禁欲主义者,损失了很多的人生乐趣。不快活辜负人生,太放纵耽误成长,这其中的尺度还是要自己把握,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只有自己最清楚。

附上曾国藩修身日课十二条

  1.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2.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4.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5. 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6.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7.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8. 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9. 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10. 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11. 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12.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