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爆裂: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原则》这本书是由伊藤穰一(Joi Ito)和Jeff Howe 合著合成。中文版是由中信出版社在2017年9月出版,英文原版出版于2016年12月。伊藤穰一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负责人,该实验室创造出许多影响世界的颠覆性技术,在诸如可穿戴式设备、人机交互、情感计算、3D打印、编程教育等领域不断推出突破性成果,是世界一流的创新实验室。另外一个作者 Jeff Howe 是《连线》杂志的特约编辑,2006年首次提出“众包”这一概念。这两位极富远见的思考者联合写的书,非常值得一读。
总体来说《爆裂: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原则》一书认为人类社会随着科技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我们生活的的世界已变成一个充满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超级复杂系统。本书基于此背景,提出了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法则,以帮助个体和组织应对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未来。这九个原则分别是: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和系统优于个体。这些原则不是抽象的理论,是可以每天践行的工作方式。
01涌现优于权威
简单来说旧体制做事的方法是命令与控制:领导做出决策,下级贯彻执行,而新体制的做事方法就是“涌现”,让系统内的每一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组织受益。拿蚂蚁举例来说,每一只蚂蚁个体并没有什么智慧,做事非常简单,几乎全是生物本能反应,可是当有了蚁群,它却能做出一些极其精巧,充满智慧的事情,例如寻找食物、适应环境变化等行为。这就是涌现。
02拉力优于推力
所谓“拉力”就是将资源吸引过来,是有需求的主动获取,而推力则是不管有没有需求的主动推送。这一点就是像是“聪明的资金”,它会主动寻找价值洼地,去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资金是被“拉力”吸引过去的,而非强制推送过去的。运行良好的创投市场,优秀的项目会吸引大量的资金,这显然要比揠苗助长式的推力投资好很多。
03指南针优于地图
在确定性的时代,地图意味着掌握详细的地形信息以及最佳路径,指南针是更加灵活的工具,需要使用者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找到自己的道路。但是我们面对的未来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没有一份准确且具有时效性的地图,因此使用指南针找准前进的方向,是最靠谱的行动指南。
04风险优于安全
但凡头脑正常的人都是厌恶风险的,都希望自己处在安全的、不变的环境中。书中用深圳小企业更愿意承担风险,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果来说明拥抱风险才能进步。在未来,没有什么事绝对安全的。这一点金融行业的人应该比较容易 理解,金融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的生意,没有风险也就意味着没有利润。
05违抗优于服从
违抗也是违背常理的,它会让组织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是所有组织者不愿见到的情况。违抗是可以划分成有益的违抗和有害的违抗,这两种违抗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有时候只有回顾的时才会变得清晰。作者不是鼓励人们违法或仅仅是为了抗争而抗争,违抗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违抗。正如没有人是靠别人告诉他怎么做而赢得诺贝尔奖的,只能靠自己。
06实践优于理论
实践和理论哪个更重要,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话题。伊藤穰一没有说哪一个更重要,只是认为在不确定性的未来,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实践后随机应对要更高。在慢节奏时代,做所有事情都可以规划好了再开始,这一可以有效避免损失,而在快节奏时代先行动起来是最优的办法。
07多样性优于能力
这一个原则非常容易理解,就个人来讲通才比专才重要,在一个机构中,人才的多样性比单一化更有优势。例如Facebook在创立之初就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员工,这使得Facebook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的异常顺畅。相比硅谷的创业者,国内的创业公司人才单一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国际化的道路异常艰辛。
08韧性优于力量
这个原则东方人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柔能克刚”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风暴中,钢铁般结实的橡树被连根拔起,而柔然、极具韧性的芦苇弯下了腰,风暴过后又迅速的生长。人类的世界也适用这个原则,具有韧性的个人能够解决各种突如其来的难题,具有韧性的组织能够抵御各种意想不到的风暴。
09系统优于个体
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是一个系统,而非一个特别强大的个体;是一套能够保证不断成功的制度,而不是一个天才个人的行为。Ray Dalio在《原则》这本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要把组织看成是一部机器,让它遵循设定的原则朝着目标前进。创业就是打造一个系统,让系统去参与市场竞争,而非个体的单打独斗。
面对充满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没有现成的地图可用,这九个原则就是我们的指南针。
本文作者:潘德成
本文链接:https://www.pandecheng.com/articles/201811/102.html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想和作者深入探讨一下,请添加作者个人微信,添加请备注“博客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