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成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过往微博中有价值的短思考

发布于2016-11-19 20:53:15

01 个人成长不应该寄希望于公司培训
在一个知识更迭迅速的时代,谁能迅速的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就可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一个产品失败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市场,甚至错过这个时代。员工不要指望公司的培训,公司需要的是迅速上手能解决问题的人,不会轻易培养一个新人,用新人的成本太高。在一个凭职业技能上升的职业通道中,忠诚相对于能力来说,能力是公司迫切需要的。

02 怎么判定自己有没有快速成长?
我个人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自己在所在的公司职位不断的晋升,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二是自己的职位虽然没有变化,到公司发现迅速,所在岗位工作变得要求更高,压力更大。这两点都能很好的锻炼自己,否则则是在原地踏步。

03 远离无意义的加班 
看到各种晒创业辛苦的,周末各种加班、晚上12点还在开会、各种来不及吃饭。我想说各位总裁、CXO们你们的效率真的高吗?建议你们把每天做的事情花费的时间都做个记录,一周下来分析下,有多少时间在思考、干活和有效的沟通。如果你们保证每天5小时的高效工作产出、3小时的高效沟通,就算你牛!

04 文案要说人话 
从毛主席语录,到文化革命的大字报,再到后来的三个代表和现在的八荣八耻,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理念变的简单易懂和容易传播。做产品要借鉴这个思路,不管逼格再高的产品,必须搞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几句文案出来,说人话,让目标用户能理解和传播。

05 经验多未必是好事 
创始初期创始人容易对于自己有经验的部门投入过多,经验不多的部门投入不足。营销出身的创始人对市场部门的建设很注重,产品、技术方面重视不足,导致产品跟不上市场。产品、技术出身的人情况则相反。创始人应该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在经验不足的部门建设上,最好是找到同行的联合创始人,解决这个短板。

06 别人碗里面的饭香
很多企业在转型的时候总是想一步到位,即彻底放弃原先的模式,换新模式做新业务。这样做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大多数企业也是以失败告终。原先的模式纵然有千般不好,但它是经过市场验证、用户的认可,是确实有用的,能被市场接受的。新模式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好,不过那仅仅是看起来好而已,还为经过市场的验证,客户的认可,不要总看着别人玩里面的饭香。

07 制度应该服务大多数
规章制度是组织的补丁,补丁越多组织内的活动就会被限制的很死,丧失活力。怎么让规章制度变少呢?那就是不要动不动就出个制度。办公室有人穿拖鞋和短裤上班,如果没啥影响就不用管,有影响的话你就告诉他一个人不要这样穿就可以了,没必要绞尽脑汁出一套《员工着装规范》出来。做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极少数的用户设计一大堆功能,做各种说明文档,导致产品臃肿不堪,最后大多数用户逃离产品失败。

08 我所理解的小而美公司
他们在创业初期就已经找到并验证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他们不盲目求大,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完善产业价值链,是自己细分市场的领路者;上不上市对他们无关紧要,因为他们盈利状况非常好,员工、老板、投资人都分享收益; 他们的员工人数不多,但都是精兵强将,工作效率很高,且业务规模并不小;他们不断提升和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极其注重用户体验,认真对待用户的每一个反馈。

09 需求的取舍
产品经理在设计一个功能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功能背后满足的用户需求,对用户的价值。设计一个功能,最初级的产品经理也可以完成。在大多数时候,产品经理面对的不是无功能可做,老板、市场、运营等各个需求方都会提出种种功能需求。这时候就考验产品经理的需求把控能力,决定不做什么和先做什么是见功夫的地方。-20150917

10 从来没有极致的用户体验
极致的用户体验只出现在产品发布会和宣传文案中,在产品经理眼中应从来就没有什么极致的用户体验。可以说所有最后上线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各方力量的互相妥协的结果,受限于市场竞争环境、公司资源、团队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不会无止境的优化,极致的用户体验也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一味的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产品会错过大好机会。另一方面,极致的用户体验应该来自于用户,而非自己自卖自夸。在早期产品只要能切中用户痛点,切实能解决用户的问题,使用流程没有障碍就是好的用户体验。

11 用户比你想象的要懒
一个人做决策的难度,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太少或太多都会造成决策困难。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如果很多用户觉得不知所措,这时候要多考虑是不是给用户决策的信息量到底是不足还是太多了。懒是人的天性,用户没有耐心看长长的文案,点击多个页面去观察产品的流程。给用户决策时必要的信息量,不对用户决策造成干扰是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中时时要注意的。不能说这些都是小白用户,就对这些用户不管不顾了。

12 任何商业模式如果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都不会成功
现在纯线上的创业市场越来越小,O2O跟着互联网+的浪潮风生水起。很多去年投入重金做O2O的创业者到了现在才发现,不烧钱补贴业务根本运营不下去,这才意识到概念害人。O2O其实是个人消费者消费服务的升级,而所有服务的本质最终都是要盈利的,不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刷流氓。 

13 认真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说某自媒体帮粉丝互相介绍对象,要求女粉丝提供个人资料。结果大概有3000多姑娘发了资料,不过合格数量不到总数的1/10,所谓资料合格就是有头像、还算详细的个人资料。没有一个男人会对没有头像、资料也不详细的妹纸有好感。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认真去做,不敷衍,认真做了你就比大多数人更成功,认真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14 如何对待用户的功能诉求
用户对产品提出具体的产品功能需求,多半是不靠谱的。这时候,产品经理要把自己置身于用户的使用场景中去,体会用户的使用感受,找到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抱怨及抱怨的根源是什么。找到问题根源再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不加思考的按照用户说的做功能。很多时候,用户说的并不是他真实想要的,如果产品经理真按照用户说的做了,到头来可能还被用户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