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成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读《创业小败局》

发布于2014-12-19

创业是时下最流行的话题,各种创业圈子、孵化器、创业咖啡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成为国家的战略。如果你也是一名创业人员,书中例举了创业公司常演不衰的21种经典死法,是创业路上的经典大坑。读完此书,希望你能躲开这些大坑。吴晓波先生有本非常有名气的企业史著作《大败局》,不过里面讲的都是企业做大之后怎么衰败的,对创业者的指导意义不大。《创业小败局》这本书的出现比较应景,也符合当下的创业潮流,书中所列各种创业企业经典死法都可以给创业者警示,让创业者学会怎么渡过难关。

创业者面对纷杂的市场环境是弱势的,这好比蹒跚学步的孩子,不摔几下是学不会走路的。这一点书中的序言部分也做了说明,创业是一种修行,对创业者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求创业者具有正确的方向和不断自省的精神,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使结果不断的接近创业者心中的目标。

创业的失败率非常高是个现实问题,是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躲不掉的,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失败。在《精益创业》里面你不会看到失败这个字眼,取而代之的是“试错”,如果出现决策失误等情况,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的来面对,有一个B计划来弥补过错继续前进。即使出现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了一下自己看好的一个想法,结果发现行不通,没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我们读《创业小败局》,里面的一些案例可以给我们很好的警示,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书中所列的一些创业经典死法,如果认为自己避免不了,那么我们可以给出相应的B计划,让我们摔倒之后还有爬起来的资本和继续前行的勇气。

资源多未必是好事
创意伊始如果有资源支持,不管是从团队成员招募还是业务拓展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不过书中求职帮的案例告诉我们,有资源未必是好事,如果不能做到独立,资源可能就是坑。曾经小有名气的巨鲸网,寄生在谷歌的生态体系下,被谷歌抛弃后也随即倒闭。在国内,确实优势很多企业通过企业赚了钱,但是创业者要看清自己,自己是否是干得了这事。受人尊敬的企业都是做符合市场规律的生意,而不是靠关系和资源,不是不用而是不靠。资源和关系从来都不是一个成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经验的陷阱
在战略实施上,创业者要优先解决自己不熟悉的环节(除非有先后的依赖关系),而不是轻车熟路的把资源都投入到自己熟悉的环节。因为,越是在不熟悉的环节浪费就越大,交的学费也就越多,优先处理不熟悉的环节可以有效降低固定成本的膨胀,这是在商业模式试错阶段的原则,千万不要自负的认为没做过的事情很简单。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往往背后有很大的坑。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团队搭建开始就把产品研发团队搭建的很完善,而疏忽自己不熟悉的市场运营团队建设,导致团队不均衡。这就会导致产品研发出来而没有销路的情况出现。市场出身的创业者情况也是一样,所以好的创业团队能互相弥补各自的短板。

贪大求全、急于求成的弊病
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下往往会贪大求全、急于求成的情况出现,例如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一开始就要上马一个几乎涵盖所有领域的产品,往往还急于求成定下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说:“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缺的不是时间,而是对互联网的思考和敬畏。“ 贪大求全、急于求成一方面也反映的企业思维方式问题,转型做新业务的时候还是按照过去的成功经验,而不是创立新业务的创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迷信产品第一 
因为乔布斯在iPhone、iPad上的成功,很多人都迷信产品在营销中发挥的威力。很多怀揣“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梦”的创业者往往会犯下这种错误。产品好给营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营销推广不能单单只靠产品,忽视渠道的建设、资源整合等工作,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