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专业主义》

大前研一算得上亚洲优秀的企业管理学家了,对企业管理思想有卓越的贡献,尤其是以亚洲文化背景的企业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专业主义》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翔实的案例分析了在当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需要面临的挑战和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作者认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应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对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在英语中专家的词源是“profess”,它的本意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我们所熟知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是西医在从业之前要宣读的誓言。作者认为的专家并非那些专业知识过硬,技术精湛的人,而是坚持“顾客至上”的人才能称得上专家,否则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英语中另外一个词“service”的本义为“侍奉上帝”,由此可见顾客的重要性,作者甚至还提出了“让顾客的顾客”满意这种看起来苛刻的要求,不过这些都是专业主义的体现。
先见能力
未来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活动将成为主流,过去的成功经验不仅不再起作用,甚至会成为发展的羁绊。今后的时代所需要的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眼睛看不到事物的能力。任何人都能预见到的事业将不会再有什么发展。作者对我们发出了这样的警示,同时也告诉我们先见能力能帮助我们看清未来的方向。
要向锻炼这种先见能力我们首先应该具有怀疑一切的态度,对一个个铭记于心的常识提出质疑。所谓的商业模式、管理思想及方式方法都是在过往成功案例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所以这些指导我们的思想都是滞后的。在谷歌这种“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前,你有看到过关于这种商业模式的论述吗?即使是有你未必也会相信。
其次是要学会享受变化。只有具备享受变化与失败的素质,或者说从容镇定的心情、好奇心和气魄,才能成为“打破规则者”,才能带来变化。我们过往的教育不是指导我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思考事物的道理,而是一味地记忆事情的结果,并通过这种教育制度,不断培养人们服从的性格,培养了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对问题没有办法的一代又一代人。这种行为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这种行为非常困难,不过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处理问题都要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思考其背后的道理,而不是一味的等待标准答案。
第三是不怕失败,执着探索。怠于思考的人是无法否定一切的。他们惧怕失败、回避争论,不想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坦率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意味着对思考永不厌倦。害怕新的竞争领域,不敢投身其中,是永远也无法掌握新领域规则的,而且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如果人类不直立行走、拿起工具学会这些新规则,或许人类不会成为地球的霸主。
第四是倾注全力。如果你不用心去做一件事,相比用心的人你永远是落后的。就商业竞争来说,最终为战略注入灵魂的还是人。无论描绘的商业计划有多么辉煌,如果没有“必胜”的强烈信念,也无法成就事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出自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的名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偏执狂都会对自己专心的事物倾注全力达到偏执的状态,同时他们还对组织、对他人的思想或行动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积极的也是偏执的。
构思能力
专业主义的第二种能力是构思能力,作者强调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当下,要向成为新竞争领域的霸主,仅有出众的先见能力是不足以取胜的。构思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也就是在预见到的未来蓝图的基础之上,通过构思把想法变成具体的行动指南。构思能力是先见能力很好的补充,很多人具有先见性的想法,由于不不具备构思能力,始终停留在想法的阶段。
要想获得构思能力,必须对问题进行多角度观察。我们不仅要清楚成功必要条件的社会需求,还应考虑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地区性差别。还应不断的否定自我,不被过往的成功经验所干扰。我们必须随时准备重新审视或放弃自己的构思,才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讨论能力
当我们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与成功的模式时,从理论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至关重要。讨论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幸的是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提高这种能力。讨论是建立在事实基础和一定的逻辑之上的,脱离这两个基础条件,讨论就不会深入,只会变成无意义的争吵或随声附和而已。
逻辑思考的基础首先是建立假说,然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然而,很多人把假说当做目标或结论,不会去验证,因此也不会作出修正。他们总说“边干边思考”,而实际上是不去思考,一味地蛮干。提问能力是讨论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很多成功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提问者,如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通过一个人的提问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个人思考的水平,不思考连个像样的问题都很难提出来的,所以通过提问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思考。
讨论的目标是解决问题,所以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符合逻辑的反驳都应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的。我们要确保我们的提问、讨论、反驳符合逻辑,不能掉入诡辩的陷阱。反驳的目的不在于打败对方,而是加深相互的理解。反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论证进行反驳。这指的是通过指出对方的主张所依据的数据与事实的错误或不足,然后通过逻辑推理进行反证,直至指出主张与论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二是通过提出对立的主张进行反驳。这指的是通过提出与对方完全相反的主张,最后引导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的思考过程很值得借鉴,整个过程也很高效并确保思考得出的结论最大可能性的正确。作者的思考过程是:产生疑问,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语言,追根问底,用自己的头脑寻找答案。这就是建立假说,策划必要而彻底的验证步骤,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适应矛盾的能力
事物的复杂性导致了仅凭逻辑思考是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这要求我们具有全局性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正如沙堆实验中的每一粒沙子一样,我们无法指导哪一粒沙子会导致沙堆塌陷,很多问题是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适应矛盾的能力在不断思考中得到磨练,不能凭简单的二元论思考问题。
上述四种能力是作者关于专业主义能力的阐述,我简单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编辑成此文。对此书的评分,总分5分的情况下,我认为在3分和4分之间。之所以评分不高,是因为书中不少的论据有些牵强,论点提炼的也不好,让本书逊色不少。
本文作者:潘德成
本文链接:https://www.pandecheng.com/articles/201312/zhuan-ye-zhu-yi.html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想和作者深入探讨一下,请添加作者个人微信,添加请备注“博客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