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不是教你怎么脱贫致富的,是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全世界的贫穷问题,提出贫穷问题的根源,并给出了作者自己通过实际案例得出的结论。这本书是两位经济学家合著的,书中所谈到的材料,都来源于作者和其他人所开展的随机对照实验,所以本书是相对严谨的,推荐阅读。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活案例围绕穷人几个关系很密切的问题,如饥饿、健康,教育,生育;第二部分慈善机构,分析了现有解决贫穷的一些常用方法,如风险管理、小额信贷、储蓄、城市化、政治制度及政策这几个模块。对于贫穷的很多问题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而是通过作者的对比实验,验证现有对于贫穷的观点,结果发现很多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读完本书你会对于穷人、贫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
下面是我读书时候的一些思考:
关于健康
正向书中所说的那样,穷人是不太注重疾病预防的,而是把钱用于疾病的治疗上面。当有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的时候,往往会使整个家庭陷入贫穷的境地,生病对于穷人来说是可怕的,甚至是致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不再疾病预防上面投入一些预算呢?
穷人可以支配的资源极其有限,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有明确的用处,他们是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疾病预防对他们来说看不到直接收益,是属于远期目标行为,投入预算的意愿就非常低。这个问题出现与我们其他人一样,穷人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更加剧了这种行为的发生。他们不会放弃买包烟的机会,而去给自己或孩子买一份健康保险。
生活在城市里面或是富裕的人,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房子里面24小时经过消毒的自来水,不用想着每天早上给水消毒;孩子享受免费的接种疫苗,因为公立学校不接受未接种疫苗的学生。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正式这一切都不用你每天去费心,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你这么做。
关于教育、工作
接受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工作和收入有直接的影响,这是无容置疑的道理。那么为什么即使国家免费提供教育,还有很多地方的入学率不高呢?孩子上学有一个机会成本,尤其是孩子的年龄超过16岁时,辍学的比率会变大。
学校的精英学生教育理念,也会导致学生辍学率高,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他,其实很多时候老师对于后进生都是放任自流的。书中的案例可以看出,如果能让受教育的毕业生有合适的工作,模范带头作用很明显,贫穷家庭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的比率也有所上升,因为他们也想自己的孩子得到类似的工作。所以,提供工作岗位的供给,比起敦促家长送孩子上学更有效。
失业率和犯罪率是有正相关性的,如果青年没有工作,他们会成为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农村的治安越来越差的现象,教育不只是文化教育,还有职业教育,给适龄青年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也是摆脱贫穷的有效手段。
关于风险管理
穷人一般会身兼数职,用这种方式来抵抗风险。不过这样精力分散无法集中学习一种专业技能,导致他们不能以一个固定的职业来谋生。农村的人很多都是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用以补贴家用。不过他们很少将其作为主业,因此他们也不会主动学习这方面的技能和经验,进而错失专门从事其擅长领域的收益。
银行对小额帐户的服务限制,保险服务业的缺失,都导致了穷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弱势。
本文作者:潘德成
本文链接:https://www.pandecheng.com/articles/201308/poor-economics.html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想和作者深入探讨一下,请添加作者个人微信,添加请备注“博客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