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成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产品的灰度

发布于2012-12-19 20:21:49

任正非先生有篇文章是讨论《管理的灰度》文中对灰度做了相应的解释。文中提到管理的灰度是妥协的艺术,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其实,灰度是一种曲线前进的方式。曲线前进要有妥协的心态,妥协不是放弃原则,它是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在一段时间内和谐发展的状态。

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从A地点到B地点的最快路径是走直线,加入A、B两点之间有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那么最快到达B地点的办法就是绕道而行。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妥协”或称“灰度”,这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生存智慧。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意味着要求产品要时刻保持灵活性,时刻贴近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并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调整。要做到这些,要找到适合自身产品不断演变、发展的灰度节奏,

产品需求的灰度

用户需求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很多人都认为很简单的事情。事实却恰恰相反,越是简单的东西做起来越少不容易,有不少产品经理把自己标榜成产品的典型用户,自己的需求就能代表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我现在的公司是做医疗相关的产品,团队中的产品经理随着业务熟悉度的增加,自己就会想当然的把产品的设计进行精简,认为用户很容易理解这几个功能点,也不增加相应的说明,而结果却不是如此。

当然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客观的差异,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不管什么类型的用户,他们都喜欢清晰、好用、人性的产品,这是人对美的事物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产品要不断去感知了解自己产品的用户,去感受他们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产品才能灰度前进,使得产品趋于成熟。

产品进化的灰度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词或短语:“产品先做出来再优化”“快递迭代”“敏捷开发”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在讲产品在进化过程中的做法。一个产品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才推出来,如果是这样,这块市场可能已被其他人抢占先机。市场不会等待谁,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都是在竞争中不断的进化。

产品如果一开始设计的大而全,那么产品的上线周期,运营难度,市场契合度都很难把握,这一点上我是比较赞同先把产品做出来再根据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来跟进产品,这一点很容易找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来证明。

产品创新的灰度

创新是无止境的,且创新同时伴随着高风险,不被市场和用户接受的创新都是徒劳的。创新不是拍脑袋就能做出来的,是在一定的事实依据,通过某些数据来支撑的。产品如果不是建立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一味的去标新立异,追求新奇特,非的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产品发布的灰度

产品发布的灰度其实就是根据不同的特性逐步放量的过程。个人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腾讯QQ空间,每当有新版本发布,大功能更新,腾讯会通过空间付费用户的级别来逐步放量,先是VIP6的用户,这类用户是QQ空间的高粘度用户,能反馈一些意见同时也能提升付费会员的价值,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逐步放量来发布产品,这样做能给新产品一个缓冲,经过一定数量级的用户验证后再大的正式上线。这样做能让产品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和完善,而不至于让有缺陷的产品影响全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