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暗时间》

一直以来我就有利用坐车、等人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有时候会有思考的太过深入而坐过站。不过,做过站的情形到不会经常出现,因为在上车之前我就给自己假设一个问题,如果问题太过于复杂我就会把他拆解开来,分小块来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对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个清晰的把控,知道什么问题能在多少时间内把它想清楚。
在阅读了刘未鹏写的《暗时间》之后,像是找到了知己似的,他把做公交、等车、等人的时间统称为暗时间。利用好暗时间来思考,反刍平时看到的、读过的、经历过的东西,能让我们的认识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收益终身。从书的序言看,作者应该把此书定位为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个人看来更像是作者在探索、认识自己思维方式的一个历程。书的扉页写着这么一段话:“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 ”都市生活让时间显得尤为珍贵,如何找到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些自己利用暗时间的技巧,个人感觉这些技巧都可以直接拿来用,下面是读书过程中感觉不错及自己思考的内容点:
- 能够快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重要习惯;
- 对于复杂、困难的事情可以按照里程碑的方式给自己设置进度条,再将里程碑分割成ToDoList。有了这个进度条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前进、你总会完成任务或是达成目标;
- 你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如何更有效的从日常经验中总结知识,以及如何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是知识能够在你需要他们的时候自动从大脑中“蹦”出来,而不是搜肠刮肚半天也没有头绪;
- 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写博客是个不错的方式。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和缓存,是在与自己对话和别人交流。这个我深有体会,在开始写博客到现在自己收获了很多,也能感觉自己有个明显的提升;
- 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能不断的否定自己,从另一面看自己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优秀的人都有一个优秀的学习及时间管理习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一个人一生的知识90%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本文作者:潘德成
本文链接:https://www.pandecheng.com/articles/201207/dark-time.html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想和作者深入探讨一下,请添加作者个人微信,添加请备注“博客读者”